外稿, 教育

我希望我兒子具有的是「不」競爭力

文/Yukiko Igarashi

自從兩個兒子出生後,我一直不懂為何周遭大人都很喜歡讓小孩競爭,從一出生要跟其他親戚的小孩子比哪一個發展比較快,家裡有兩個兒子,他們一兩歲就要被逼參與競爭,周遭人叫他們比哪一個吃得比較快、吃得比較乾淨、吃得比較多,穿/脫衣服/鞋子哪一個比較快,哪一個先跟長輩打招呼等等,大人很喜歡在每天生活中任何事情都逼他們競爭,我一直非常不認同這樣對待小孩。

昨天晚上因我先生上夜班,我要幫兒子洗澡,我先幫老大瓦拉洗澡,瓦拉在浴室洗完後就說:「我洗澡第一名了!」。我有點不耐煩,跟瓦拉說:「你先進浴室洗澡,當然你會先洗完啊,這有什麼好說誰是第一名!?洗澡的目的並不是跟人家比誰是第一名,重要的是身體有沒有洗乾淨、洗完之後身體有沒有很舒服啊!!」。

我周遭的很多大人、包括我媽媽,甚至在小學教書時代的我自己,往往以為小孩子天生愛競爭,叫他們競爭是符合他們的天性,競爭是使他們做某些事情的很有用的方法,但我有了孩子,觀察他們日常生活後發現,大人刻意設計的、無意義的競爭都會傷害他們,使他們只關注「誰是第一名」,根本不關心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目的、意義是什麼。

從大人的角度來看,使小孩競爭,是管理、控制小孩的好辦法,大人使他們競爭,小孩很容易投入從事大人要他們做的事情-就算該事情多無聊、無意義-但是我看看我孩子的狀況,大人應該要好好克制自己不要濫用什麼事都叫小孩競爭,不然我們所愛的小孩們,將來無法思考自己在做的事情的意義是什麼。

另外,大人設計的競爭,其遊戲規則是大人定的,小孩為什麼一定要照大人定的遊戲規則拼命跟其他小孩競爭?那個大人定的遊戲規則真的對小孩公平、合理嗎?依照我觀察,我看過的例子大部分的競爭都對小孩沒有意義的(當然對大人是有意義、有用的),我不希望小孩在幼兒階段整天被逼跟著大人定的遊戲規則競爭,希望他們在幼兒階段經驗自己和他的朋友們一起定遊戲規則,一起玩耍,我相信小孩在幼兒階段經歷「自己的遊戲規則自己定」的經驗非常重要,也希望兒子有能力拒絕參與一定要按照為大人方便而定的遊戲規則玩的遊戲/競爭。

我覺得,幼兒、女性、藍領階級出身者和外國人從某種程度很相似,人一旦成為外國人,就可以經歷被當作幼兒來對待,女性和藍領階級出身者也跟外國人一樣,不管他們的自我認知如何,整個社會的遊戲規則絕對不會對他們友善,除非他個人非常非常傑出,對大部份的人來說一出生就決定輸給別人。我來台灣念博士班後發現這點(未免太晚了吧?),像我這種屬性的人唯一能做的是:宣布「這個遊戲規則對我不利,所以我不要跟你玩!」而已。但是,這樣宣布,其實需要勇氣喔,這代表我以後不會有像樣的現金收入,也不可能有人人會羨慕的社會地位,要自己來的事情變多,必須要把更多時間花在不會賺錢的事情上。

但是,這麼做也有好處,當我宣布「我不認同這個遊戲規則,我不跟你玩」之後,我可以過得更自在,雖然要學的事情、要動手做的事情變多了,但不會再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競爭上,也不要為它消耗精神。所以我希望我的小孩也可以有能力分辨別人提出的遊戲規則是否合理,也有能力創造讓自己和他的好友可以玩得很開心的遊戲規則。

還有,就算現有的主流價值觀和大環境沒有改變,其實在換個地方-比如說跨越中央山脈到東部、或跨越國境-就可以發現在台灣西部很多人所相信的價值觀、遊戲規則並不通用,它並不是普遍、絕對無法改變的遊戲規則。而且我有點悲觀地預測,我們的孩子長大之後整個生活環境不如現在,在十分不友善的環境中,他們為了快樂、健康一點地活下去,比較重要的並不是「能夠打敗身邊同輩的能力(競爭力)」,而是「讓彼此存活下去」的「共存力」。這共同讓彼此活下去的能力和「不」競爭力就是我期待我們的孩子俱備的能力。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