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 國際

台北公館連儂牆今起拆除 20餘所學校、博物館將接手再出發

文/公庫記者許詩愷

由在台港人發起的「公館地下道連儂牆」今日舉辦告別儀式,並宣布已有20所大專院校、9所高中職、1間國立博物館決定接收現場文物,將移地重現,並在全台各縣市持續發起連儂牆。

公館連儂牆在7月26日誕生,但當天民眾尚未申請路權,晚間便被清潔隊撤除,接著西門町、台中、濟南基督長老教會等處都陸續有聲援者開始張貼標語;而8月3日數名台北市議員介入協調申請路權後,公館連儂牆才正式延續,期間愛國同心會等親中派群眾一度破壞牆面,聲援者們依然迅速重建。

目前路權將到9月10日到期,為響應今日香港當地的眾多集會,參與連儂牆的團體之一「香港邊城青年」和聲援者們討論後,決定暫停活動,把文物轉交台灣各地民間組織,以及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台中家商學生會、台灣學生聯合會等20餘組織另起爐灶,讓連儂牆遍地開花。

香港邊城青年成員Dora說明,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2014年的今天通過三項決議,否定了香港行政長官由全民普選的可能性,831對香港而言是個重要日子,但昨天開始政府大舉抓捕異議人士,其中甚至包含民主派立法會議員,香港民間人權陣線原訂的遊行也被迫取消。

「今天不只是告別,也是傳承。」Dora表示,他們會在9月10日前慢慢拆除連儂牆,這期間得到許多民眾協助,也多虧許多團體願意合作,才能繼續延續連儂牆爭取言論自由的精神。

Dora更提及,前天有一名來自捷克布拉格的大學教授經過地下道,向志工搭話時,他們向該名教授解釋連儂牆源於布拉格廣場註1),目前已成為香港社會運動文化的重要元素,對方聽完後便感動落淚;Dora引述一名自殺明志的示威者遺書內容,強調「雖然抗爭時間久了,但絕不能忘記我們一直以來的理念,一定要堅持下去。」

告別儀式開始前,現場群眾默哀一分鐘弔念為反送中抗爭而死的數位市民。香港邊城青年成員Kuma透露,八月幾乎每天晚上都有志工留守地下道,是大家自發性、主動參與才促成公館連儂牆,並非由任何團體主導,這正是連儂牆最重要的精神,他希望這股精神能繼續延續到台灣各縣市。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林彥廷認為,連儂牆上數不清的留言,象徵了台灣對香港現況的憂心,以及對言論自由的決心,目前香港政府開始逮補異議人士,拒絕和平遊行申請路權,就像台灣過去的白色恐怖時期重現。

現場的高中生代表、台中家商學生會長張睿璿表示,雲林已有許多學校師生發起連儂牆,但台中還沒有學校參與,幸虧台中家商校方對此採開放態度,希望有了他們先起跑,能讓更多高中生關注此事,張睿璿強調「高中生也應該認識社會議題,了解台灣社會面臨的困境。」


註1:連儂為已故音樂人、披頭四成員約翰・藍儂之香港譯名,他的代表單曲《Imagine》為世界知名反戰歌曲。

藍儂於1980年遇刺身亡後,捷克青年們開始在布拉格修道院大廣場旁的一面牆上塗寫和他相關的肖像、歌詞,以示對獨裁政府的不滿,更曾因此發生過大規模警民衝突,現為一歷史景點,仍有無數人在牆上重複塗鴉。

而2014年雨傘革命中,香港市民效法此舉,在政府總部一面牆上貼滿便利貼和標語,寫下自己對香港民主化的心願。並於今年6月初「反送中」抗爭加劇後重現這片「連儂牆」,接著香港人開始在不同地區的廣場、地鐵站打造各種連儂牆,每當被警方或親中派撕毀後,市民便會迅速重建,形成本事件中的一大精神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