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

姓名改鮭魚容易、單列族名困難? 原住民遞交訴願盼「正名」

文/公庫記者洪育增

5月12日上午「以我的族名呼喚我行動小組」在內政部召開記者會,藉由日前由知名壽司連鎖店促銷活動帶起的「改名鮭魚」風波,指出目前原住民族群身分證無法「單列族名」,也就是「單獨顯示族名」等問題。

今年4月份,該小組其中7位原民成員分別向鄰近的戶政單位申請「正名」,要求將身分證的「一般姓名」或是「中譯族語姓名」,改為單獨列出拼音系統的「原住民族文字姓名」,無奈卻遭戶政單位駁回處分。

相較之下,漢人為配合促銷活動改名「鮭魚」等仍屬容易,原民僅是想在身分證上單獨列出族名文字,卻遭戶政機關不予受理。小組成員Savungaz Valincinan痛批:「如果改名『鮭魚』可以,為什麼改為單列原民族語就不行?」

小組成員向內政部專員遞交訴願申請書,盼戶政單位的主管機關內政部能審慎處理此一爭議,讓原民不再受主流價值規範限制。同時,回歸尊重多元文化與保留族語等層面,讓原民能在身分證上單獨列出族名,和一般人一樣享有《憲法》保障的姓名權與平等權。

小組成員向內政部專員遞交訴願申請書,盼戶政單位的主管機關內政部能審慎處理此一爭議。

《姓名條例》與《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等價值相牴觸?   7位原民欲將身分證改為單列族名卻遭拒絕
為推動保護原住民文化與語言等相關發展,2005年行政院與原住民族委員會等單位推動《原住民族基本法》,2017年進一步實施《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將原住民族語言正式定案為「國家語言」,並可透過羅馬拼音文字進一步保存。

原民相關語言與文字保存也體現於《姓名條例》等規範,讓原民可依照己身文化特性申請恢復傳統姓名。因此目前原民的身分證姓名登記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傳統名字以漢字登記,例如「馬賴‧古麥」。第二種是傳統名字以漢字登記,同時並列傳統名字的羅馬拼音,例如「笛布絲.查勞(Tipus Calaw)」。至於第三種,則是以漢人姓名並列傳統名字羅馬拼音的方式呈現,例如「王明義(Ripus Selaulauz)」。

針對目前原民身分證登錄方式仍被要求音譯、並以中文呈現的情況,Savungaz痛批:「我們即便可以恢復傳統姓名,卻被國家強迫使用不合適的中文發音。」他指出,自己的族名Savungaz Valincinan登錄在身分證上為「撒丰安‧瓦林及那(Savungaz Valincinan)」,無論辦理相關證件或是日常預約訂位等,常常被問「你姓撒嗎?」或者「你是撒小姐嗎?」等,令他不勝其擾。

小組成員Savungaz Valincinan登錄在身分證上為「撒丰安‧瓦林及那(Savungaz Valincinan)」,無論辦理相關證件或是日常預約訂位等,常常被問「你姓撒嗎?」或者「你是撒小姐嗎?」等,令他不勝其擾。

Savungaz強調,每個族名都有不同的意義與文化,被音譯為中文後,反而無法被具體呈現其文化意涵,甚至無法讓更多人認識並理解原民文化。尤其在「改名鮭魚」事件後,包括Savungaz在內,共有7位原民成員到各地戶政單位要求「單列族名」,無奈卻遭到拒絕。記者會上也有3名成員現身說法,分別是新竹縣五峰鄉泰雅族的Bawtu Payen、花蓮縣玉里鄉阿美族的Yusiko Falahan Papiyan,以及南投縣仁愛鄉賽德克族的Tanax Yago。

當事人Bawtu Payen指出,自己在身分證上被呈現「寶杜‧巴燕(Bawtu Payen)」,4月16日他前往戶政單位要求「單列族名」,也就是將身分證上的「寶杜‧巴燕(Bawtu Payen)」改為只有「Bawtu Payen」,然而遭到拒絕。戶政單位甚至在回函內文受文者欄位寫著「寶杜巴燕先生」,就連並列族名都沒有,他痛批:「這是一種主流思維,認為不懂族名就不寫。」

Bawtu表示,原民用心學習漢字、華語,但是國家與主流社會並沒有用心理解原民的名字與意涵。尤其原民透過羅馬拼音的方式呈現原民文字與發音,然而政府部門等相關單位要求用漢字再次音譯名字,甚至被要求與族名並列,令原民族群無法接受。

當事人Bawtu Payen指出,4月16日他前往戶政單位要求「單列族名」遭到拒絕。戶政單位甚至在回函內文受文者欄位寫著「寶杜巴燕先生」,就連並列族名都沒有,他痛批:「這是一種主流思維,認為不懂族名就不寫。」

尤其Bawtu Payen的名字中, Payen是Bawtu父親之名,透過名字的方式具體呈現傳承等概念。Bawtu細數過往在生活中因為漢字音譯族名所遭遇的困境,包括到診所看病時,醫生按照健保卡上的「寶杜‧巴燕」稱呼他為「巴燕」,反而讓Bawtu一頭霧水:「我還在想為什麼叫我爸爸的名字?原來是要叫我。」

甚至包括與一般非原住民者相處時,有些人會戲謔地以台語「腹肚」(發音為pak-tóo,中文「肚子」之意),作為記住Bawtu名字發音的方式,對方覺得有趣好記,Bawtu認為實際上就是歧視。他反問:「不去理解原民語言與文化,怎麼可能互相尊重?」

Bawtu反問:「不去理解原民語言與文化,怎麼可能互相尊重?」

原民姓名意義大不同   盼與一般人同等享有姓名權與人格權
另一位當事人Yusiko Falahan Papiyan也是申請身分證改為「單列族名」遭駁回的案例,他提到,Yusiko 是家人給予的名字,也是外婆的名字,家人希望他能像外婆一樣,擁有非凡的特質與個性。Falahan是母親的名字,在部落中也可透過名字讓大家知道他是Falahan的孩子。至於Papiyan則是氏族名,讓部落族人知道他來自Papiyan家族。「我希望使用自己的族名,因為這是家人給我的名字與期許。」Yusiko 希望透過使用族名的方式,讓更多人知道原民文化的意涵與不同。

當事人Tanax Yago也提到,Tanax是他的名字也是祖父的名字,代表著家人期許他的為人處事能像祖父一樣。同時,Yago是父親的名字,也是祖父賦予父親的名字。尤其祖父是基督徒,受到日殖時期等影響,祖父當時將聖經人物「雅各」的日文發音轉換為族語發音,並作為命名使用。Tanax 認為,若以現今姓名相關法規進行中文音譯,反而無法呈現Yago背後的意涵。

尤其賽德克族也透過姓名的方式傳承文化等,能讓族人瞭解Tanax 來自哪個家族、是誰的孩子等。Tanax強調,當他的名字轉換為漢字音譯時,Tanax最後一個音節是氣音,然而中文沒有一個字能完整表達氣音的發音。面對現行法規限制,Tanax反問: 「我們被迫選擇適合的中文發音表達名字,這還是我們自己的名字嗎?還是被強加在大家看得懂的主流文化底下而已?」

當事人Yusiko Falahan Papiyan(右二)也是申請身分證改為「單列族名」遭駁回的案例,「我希望使用自己的族名,因為這是家人給我的名字與期許。」Yusiko 希望透過使用族名的方式,讓更多人知道原民文化的意涵與不同。

當事人Tanax Yago強調,當他的名字轉換為漢字音譯時,Tanax最後一個音節是氣音,然而中文沒有一個字能完整表達氣音的發音。

面對原民要求身分證「單列族名」卻遭戶政單位拒絕的情況,Savungaz指出,政府預計在2030年推動雙語國家政策,然而比起從教育等各層面推動英語學習政策,他認為政府更應推廣社會大眾認識原民拼音與文化,甚至從《國家語言發展法》與《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等進一步保障原民權利。尤其原民語言屬於國家語言的一環,應該跟中文一樣要被平等對待,相關單位與法規也不應違反《憲法》第22條所保障的人格權與姓名權等意涵。

前來聲援的台大社工系助理教授、花蓮太魯閣族的Ciwang Teyra表示,Ciwang是自己的名字,Teyra則是父親的名字,與前述當事人皆相同,部落透過姓名產生世代之間的連結與意涵。Ciwang提到,平常到行政單位或者銀行處理相關手續時,常常被要求族名與漢名並列,其實也是制度與環境的不友善。

Ciwang認為,相關單位認為使用漢字表達族語名字才能「方便」行事,他反問:「實際上究竟便利了誰?便利整個主流社會!」他認為實際上正反映了漢文化為主的優越感,同時也是種族歧視的一環。Ciwang表示,當原民能夠在各式文件「單列族名」時,更能有效開啟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認識,也更能促進社會多元文化的發展。

前來聲援的台大社工系助理教授、花蓮太魯閣族的Ciwang Teyra提到,平常到行政單位或者銀行處理相關手續時,常常被要求族名與漢名並列,其實也是制度與環境的不友善。

Ciwang表示,當原民能夠在各式文件「單列族名」時,更能有效開啟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認識,也更能促進社會多元文化的發展。

「以我的族名呼喚我行動小組」提訴願申請   盼國家保障原民權利

台大法律研究所學生、阿美族的林承慶指出,相較於訴願當事人仍擁有「族名」的情況,他自己則是因為漢文化等影響,變成「失去族名的一代」。林承慶表示,阿美族族名常見日文音譯的情況,背後也包括不同的文化意涵,值得細究。

面對當今法律相關限制,他表示釋字第399號已指出,《憲法》第22條保障姓名權與人格權等意涵,然而《姓名條例》第四條等相關規定仍要求原民傳統姓名必須與漢字並列,明顯有違上述《憲法》保障內容。

台大法律研究所學生、阿美族的林承慶指出,面對當今法律相關限制,釋字第399號已指出,《憲法》第22條保障姓名權與人格權等意涵,然而《姓名條例》第四條等相關規定仍要求原民傳統姓名必須與漢字並列,明顯有違上述《憲法》保障內容。

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施逸翔也提到,以直觀的角度來看,「命名」本來就是不分族群的事情,也是各族群行使自由的權利之一,國家不應予以過度干預。他呼籲政府應從文化權、種族保護等層面,保障原民族名權利。

同時施逸翔認為,台灣在2009年通過《兩公約施行法》,理應將違反兩公約保障的相關法律進行修正,如今政府針對原民姓名方式的規範即違反《兩公約施行法》相關規範,他呼籲政府機關應盡速修正。

記者會尾聲,「以我的族名呼喚我行動小組」向內政部遞交訴願申請,盼能有效處理此一爭議。

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施逸翔也提到,以直觀的角度來看,「命名」本來就是不分族群的事情,也是各族群行使自由的權利之一,國家不應予以過度干預。

【延伸閱讀】關於原住民爭取「正名」遭遇的那些事……
【公庫外稿】世上好多某某某   傳統語言和名字帶我們找回文化的根
【公庫外稿】給立榮航空的公開信:難道族人沒有權利使用自己的名字搭飛機嗎?
【公庫外稿】給台灣社會的一封公開信:立榮航空叫我「陳姓原住民」是一種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