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 社福

社工過勞? 陳新皓:社福外包 社工如拋棄式人力

整理 / 成允華

社工提「勞權」,違背「助人」的使命了嗎?把服務對象擺第一,就莫論自身勞動權益嗎?「當有社工提出勞權相關主張,資深社工常會指責你沒有第一時間為服務對象著想。」桃園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理事陳新皓作客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他主張健全社工勞動權,同時也能提升社工的服務專業。

另外他更點出,現今台灣的社會福利以「委外契約」為主,公私部門屬於承攬、委辦的關係,「社工跟著契約走,像拋棄式人力在流動。」而這也讓社工與服務對象難以建立信任關係。

點下圖觀看完整訪談內容

社福總盟: 放寬勞基法 VS 工會: 拒修法解套

三月初,台灣社會福利總盟等組織與立委吳玉琴召開記者會提出訴求,他們認為,社福產業長期與《勞動基準法》衝突,排班不夠彈性、工時限制太過嚴格,讓社福團體在人力運用上面臨困境,立委吳玉琴形容,《勞基法》的規範對社福團體來說,「處處不合身」。

社福團體特性與勞基法的衝突與解套記者會訴求。

而針對此一記者會,全台社工職業工會聯合會也開記者會回應,要求堅守工時上限,拒絕修法解套,並呼籲政府充實社福預算、傾聽勞工聲音,他們指出,「明明長年裸奔,何來『處處不合身?』」。

陳新皓來到本集節目,他提出,其實在現有的勞基法框架下,透過「以七天為週期,例假日與休息日另行約定」等方法,就可以增加排班彈性、避免額外加班費,他認為社福總盟的訴求是追求「機構最大的經營彈性」,而這樣的彈性,會對基層造成龐大的衝擊,例如採用四週變形工時後,可能會有員工連續上班24天的情形。

全臺社工職業工會聯合記者會訴求。

劃分生活與工作 社工一大考驗

陳新皓也於節目中介紹「社工」一職的工作特質,他提到,社工常面臨的壓力包括「服務對象所面臨的困境」、「解決困境時資源的不充分」以及「替代性創傷」,心理狀態受到服務對象之經歷與情緒影響,「能不能好好處理自己、再處理個案所累積的情緒,變成你是不是一個好社工的指標。」

「訪視完之後,你可能還是會擔心,下次還見不見得到這孩子、他這次回去後還會不會被打。」陳新皓說,生活情境跟工作情境是否能清楚,對基層社工來說是一大考驗。

社福被「外包」 社工如拋棄式人力

陳新皓點出社工面臨的另一現象,現今台灣的社會福利以「委外契約」為主,公私部門屬於承攬、委辦的關係,他解釋,這些社工們一雇二主,要符合「政府」方案標準、但同時也是「機構」的員工,而如果機構明年沒有標到案子,社工也可能沒有了工作,「社工跟著契約走,像拋棄式人力在流動。」

社會福利的資源分配需透過標案,社工也跟著標案走;案子因一年期間到而結束,但是服務對象的需求並沒有因此消失,「個案經常轉換社工是很常見的事情」,陳新皓也提起他的實務經驗,「因為每個社工與他的關係都不是持久的,有些服務對象知道你也做不久,對他來說是負擔、是傷害,而他也沒辦法再全然信任你跟他的關係可持續。」

盼討論制度、深化服務

陳新皓形容,「台灣的社會福利政策仍是殘補性的,除了中央機關規定的法定業務之外,沒有期待服務更深化。」

他也說,在台灣公營事業民營化的階段,社會福利也逐漸民營化,但是至今一直沒辦法有充分的討論,社福民營化純熟後,到底造成了哪些外部性效果、服務過程中造成哪些排擠。

好的勞動條件 提升專業服務

「我們希望先從勞權的維護開始倡議」, 陳新皓提到,社會工作本身其實是「自助助人」,而台灣常常只提「助人」;而當有人提出勞權相關主張,資深社工人員常會指責「這樣不符合專業倫理」、「你沒有在第一時間為服務對象著想」。

陳新皓指出,提倡基層社工勞動權利的保障與健全,也是為了避免制度缺失最後的外部性效果,轉嫁到服務對象身上。主持人管中祥也於節目中表示認同,認為專業性與勞權高度關聯,他並強調,「沒有好的勞動條件,也不會有好的專業服務。」

【同步收看】《燦爛時光會客室》第152集:社工勞權未顧及 奢談社福助人民
【延伸閱讀】反對鬆綁單日工時上限 社工工會拒修法解套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