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高中歷史課原住民只分到1.5小時! 新舊課綱都漠視

圖/原住民族文獻會

文/馬躍‧比吼競選團隊

「我要原民課綱、我要做課本的主人!」課綱微調爭議持續延燒,平地原住民立委候選人馬躍比吼4日上午10點舉行記者會,與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施正鋒、台師大地理系副教授汪明輝、原住民政策協會理事長伍杜米將、Pangcah阿美族守護聯盟成員Hafay Nikar,指出不只需要反對違反程序正義的課綱,原住民更需要「尊重多元族群」的課綱。馬躍比吼主張,高中歷史課需要更多元的族群觀點,且原住民的學生更需要自己的課綱、自己的教材,原住民要「做課本的主人」。

原住民在新舊課綱中 都只分得1.5小時

馬躍比吼指出,不論是新課綱還是舊課綱,都僅僅只用一個章節介紹台灣數十個原住民族,在高中必修的128小時歷史課程中,只有3小時在講原住民,1.5小時講考古,真正認識現代原住民的,只有1.5小時,比例非常低。在課綱中,原住民又一次遭到邊緣化,呈現的身影顯得片段且零碎的。

以目前的課綱來看,僅有在第一單元「早期台灣」的主題(一)16世紀中葉以前的臺灣與原住民族提出兩項重點有處理原住民的部分,包括1.考古發掘與文獻記載與2.臺灣的原住民族。

課綱中的「早期台灣」單元部分共有6個重點,以4週時間來教授,每週2小時的歷史課。因此也就是說在該單元的8個小時中,平均下來,考古與台灣的原住民族兩項,各分配到的時數恐怕1.5小時都不到。

原住民要有自己的課綱傳承 主流社會也得以向原民學習

馬躍比吼,教育應該有多元的想像,不只是德智體群美的考試,例如原住民有的族群重視膽識、有的重視溝通協調能力等,現今的原住民,尤其需要知道自己是誰。以馬躍比吼自己身為阿美族為例,在課本上的幾行字中無法看到阿美族的歷史,阿美族的起源、遷移、跟其他族群的關係,在課本上都看不到。

「毀滅一個民族就是要毀滅他們的歷史」Pangcah阿美族守護聯盟成員Hafay提出自身經驗,表示在學校都無法學習到自己的傳統文化與歷史,直到上大學才開始自己去找,這樣的狀況讓這一代人與長輩有很大的落差。

馬躍提出澳洲毛利人擁有自己的教育為例,認為原住民應該擁有自己的課綱、自己的教育研究院與自己的教材。

「不能以人口來分配在歷史出現的百分比,人數再少都要正視。」施正鋒與汪明輝都提出原住民應在課綱有更多、更完整的的呈現。施正鋒指出,教科書中的原住民都是低度呈現,多元文化只來消費、欣賞,滿足了主流社會的「東方主義、異國情調」,淪為風景月曆般的看過就丟。
認同不在台灣 課綱無歸屬感 原民、主流社會皆是

施正鋒提醒,現行課綱並無原住民觀點,只呈現大家都能接受,例如只談反日,如霧社、太魯閣事件,但反清反國民黨的事件都避談。汪明輝亦指出,不管現在對課綱的正反意見,或是統獨等立場,都把原住民選擇性的擺放在他要的位子,從沒把原住民的真相與完整面貌呈現出來,沒有機會好好讓主流社會認識原住民。

汪明輝認為,目前的課綱缺乏歸屬感,是他認為學生如此激烈反對課綱的原因。「就是不願接受課綱要把認同導到台灣以外的地方」,因此如周天觀一家人在馬路上拉扯,正是代表「不知道自己是誰」的父母、與「想要找到自己」的孩子兩者態度的拉扯。

「國家要把我們的孩子帶到什麼地方?」原住民政策協會理事長伍杜米將指出,多年來政府提出的許多政策、福利措施沒有讓原住民過的更好,反而是文化語言土地一直流失,讓族人失去自我認同,「我們的小孩要被帶往何方,要拜誰的祖先?」

伍杜米將更批甚至有原住民立委對岸認自己為炎黃子孫,大談「三個媽媽」,該立委更在這次課綱爭議中,打算藉立院臨時會的機會通過「偽自治法案」、「空的土海法」。

馬躍比吼呼籲,台灣本來就是多元族群的國家,歷史課綱應該正視原住民在台灣的數千年歷史與現況。在各界廣泛重視這次課綱微調時,這些也應該一併檢視。

 

附件: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科103課綱